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开展“全民用药安全宣传活动”的通知

时间:2024-07-03 08:27:3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0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开展“全民用药安全宣传活动”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开展“全民用药安全宣传活动”的通知

国食药监法[2004]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各相关学会、协会:

  用药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始终把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高宗旨,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规定零售药店注射剂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明确了从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品,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

  为正确引导全社会的用药安全意识,全面普及用药安全知识,把药品放心工程进一步引向深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拟从今年5月至10月,在全国开展以宣传“全民用药安全”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目的是配合国家今年7月1日起零售药店抗菌药物凭执业医师处方销售等政策的实施,通过宣传和普及安全用药知识,加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全民用药安全和健康水平。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此项活动的长远意义,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广泛动员。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把政策讲透、把道理说清、把知识普及到位;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指导,分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要通过强有力的正面引导,发动学会、协会等社会各方力量,联合、动员广大媒体积极参与,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

  根据局党组的要求,我局制定了“全民用药安全宣传活动方案”(见附件)。请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参照此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内开展“全民用药安全宣传活动”
方案,并认真组织开展好这一活动。


  附件:全民用药安全宣传活动方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附件:

            “全民用药安全宣传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用药安全问题一直是近年来舆论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药品安全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始终把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高宗旨,在市场整顿、法制建设、制度建设等多方面作出了艰辛的努力。特别是去年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以来,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和实际效果。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用药安全,如对抗生素的销售实行新的管理办法、完善和加强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加强农村“两网”建设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用药安全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从药品的科研生产到市场流通,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从医生到患者,从法制建设到用药知识的普及等诸多方面,用药安全还面临着许多十分迫切的课题和挑战。

  为正确引导公众的用药安全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和用药安全知识,把药品放心工程进一步引向深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计划从今年5月起,在全国开展“全民用药安全宣传活动”。活动将围绕“用药安全”这一主题,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手段,在全社会营造“关注用药安全、了解用药安全、支持用药安全、配合用药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性质及意义
  以宣传“全民用药安全”为主题的全社会大型公益活动。目的是配合国家7月1日起对抗菌药物进行处方药管理等监管政策的实施,在全社会营造“用药安全”的良好氛围,把“药品放心工程”进一步推向深入;体现药品监管“以人为本”的出发点,通过宣传和普及安全用药知识,加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全民安全和健康水平。

  三、活动组织
  由局新闻办公室发起组织,在主管部门指导下,联合中国药学会、中国执业药师协会、中国非处方药协会等社团组织、中央新闻单位和有关企业共同实施,发动社会广泛参与。

  四、活动具体安排
  从5月起至10月分启动实施、广泛开展、巩固深化三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实施阶段
  制造声势,营造“全民用药安全宣传活动”的气氛,并为下一步深入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1.活动正式启动前,利用专业媒体和网络媒体,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开展一次用药安全情况调查,了解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和最想知道的用药安全知识。

  2.通过启动仪式或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用药安全研讨会”或座谈会多种形式拉开活动序幕;选择中央、地方和专业媒体参与活动报道的记者进行用药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由有关领导和专家介绍活动情况,特别是零售药店抗菌药物凭医师处方销售的有关政策规定和用药安全方面的政策和知识。

  3.发动媒体。选择8~10家国内媒体,全程、深入参与活动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有关栏目播出用药安全专题节目,呼吁全社会关注用药安全、重视用药安全。

  4.出版、印发用药安全宣传材料,通过药监系统向医院和药店及消费者发放;制作张贴用药安全海报,在媒体刊播用药安全公益广告。

  (二)广泛开展阶段
  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宣传渠道和宣传形式,巩固前一阶段的宣传成果,把活动引向深入。
  1.在媒体上开辟“用药安全”专题或专栏。如在中央电视台刊出用药安全专题报道、在“对话”栏目刊出一期相关内容。在相关报纸上设立专栏,通过知识介绍、访谈等方式全面介绍用药安全问题。

  2.编辑出版用药安全画册和专题宣传材料,通过药监系统和各种渠道发放。

  3.组织医药企业代表座谈会,倡导企业从自身做起,认真执行药品分类管理等有关政策规定,担起用药安全重任。与有关协会和部门联合组织有代表性的医药生产、销售企业,座谈企业如何在用药安全中发挥作用,并联合发出“安全用药,从我做起”倡议。

  4.组织记者深入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和医院进行采访,报道典型经验和做法,揭露问题。

  5.在全国主要城市组织一次“清理家庭小药箱活动”。

  6.组织药品评价中心等单位拍摄用药安全题材的室内连续剧。

  (三)巩固深化阶段
  1.通过活动形式的进一步创新,继续扩大宣传效果和活动影响力,并利用活动已创立的宣传平台和渠道,使用药安全活动长期化、固定化。
  2.在中央电视台和有关报纸开设固定性栏目,通过多种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深入宣传用药安全。
  3.建议有关部门设立“全国用药安全日”,或通过“宣传日”、“宣传周”等形式,发动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在各地大型公共场所开展用药安全宣传、咨询活动,并向公众发放有关宣传材料。
  4.组织相关媒体开展用药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总结检验宣传成效。




九江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


九江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
2003.07.01 九江市人民政府
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九江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要充分认识规划实施的重要意义。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矿产资源既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规划》是市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我市21世纪初期矿产资源勘查、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对于指导我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宣传实施规划的重要性,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树立起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自然资源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合理利用、切实保护矿产资源的自觉性。
二、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以《规划》为依据,结合实际编制有关专项规划。各矿产资源丰富的县(市)要以《规划》为依据,做好本行政区的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并将矿产资源规划主要指标纳入同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体系。
三、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各地要按照《规划》要求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钨、锡、锑等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必须严格按统一规划、限产保值的原则进行开采。要严格办矿条件,认真执行最低开采规模制度,对新建矿山企业要严把准入关,严禁大矿小开、乱采滥挖,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高矿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采选技术、工艺和设备,努力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四、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走“绿色矿业”发展道路。要高度重视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规划确定的矿产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准入条件,严把矿产资源开采立项和矿业权审批发证关,避免产生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要加强对生产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督促矿业权人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对已经闭坑的矿山和废弃的矿井,要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鼓励矿山企业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建立矿山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逐步建立环保型矿业。
五、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切实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职能,建立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领导责任制,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规划的行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立项审批,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矿山建设用地审批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规划要求,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勘查、开采项目,不得审批和颁发勘查、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设立矿山企业,不得批准建设用地。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破坏矿产资源等行为,确保矿产资源规划顺利实施。
二OO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九江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
第一章 总 则
2001年至2010年,是九江市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新世纪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矿业在我市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加强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促进我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和规章、《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九江市有关行业“十五”规划,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是九江市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全市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作出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指导我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是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与合理利用进行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以2000年为基准年,2001年至200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10年。规划适用范围为九江市所辖行政区域。
第二章 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形势
一、经济和矿业发展概况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黄金水道与京九铁路交汇处。市界东经113°57′-116°53′,北纬28°47′-30°06′,总面积18823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人口454.79万人。九江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京九、合九、武九铁路在此相交,高速公路与南昌、上海、武汉、南京、景德镇等城市相通,全市等级公路1200公里,长江自西向东流经我市,内河航运水道长762公里,各类码头144个,年吞吐货物量能力3000万吨,是江西省唯一的外贸港口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九江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13.07亿元,五年平均递增7.8%,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31:41:28调整到2000年的19:45:36。
矿业是九江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全市已建成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冶金四大矿产工业体系。到2000年全市开发矿产达40种,年产矿石总量2864.72万吨,采选业产值4.25亿元,矿业总产值13.79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56%,占工业总产值的10%。已建成武山铜矿、城门山铜矿、香炉山钨矿、星子花岗石矿、星子板岩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庐山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九江矿冶总公司等一批大中型矿山企业。矿业直接为建筑业、加工工业、制造工业、燃料工业提供原料,九江矿业已成为推动部分县、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及优势
九江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九大类矿产104种,矿产地680处,探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68种,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52种,矿产地270处(不含砂石、砖瓦粘土矿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45种主要矿产中我市有18种180处矿产地。探明储量居全省前2位的有铜、钨、锡、金、硫铁矿、锑、碲、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板岩、饰面用大理岩、玻璃用砂、石煤及水泥配料用砂岩、页岩、粘土等24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超过3000亿元。
我市矿产资源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矿产丰富,分布集中,利于规模开发,形成北部铜、硫、金、银、灰岩,东部石材、石英砂、矿泉水、地热,中部锡、锑、铅、锌、萤石,西部钨、金、铀、煤、石煤的分布特征;二是矿产种类多,已发现的矿产有104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数的65%。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68种,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67.33%,除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外,我市矿产具有较好配套性;三是有色金属矿床中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大,有色金属矿产储量中共伴生矿产储量占32.56%。贵金属矿产丰富,金占全省的23.42%,银占全省的28.18%;四是非金属矿产资源面广量大,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饰面用石材、建筑用砂都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较高的开发价值。
铜、钨、锡、锑、金、硫铁矿、饰面用石材、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砂石是九江的优势矿产。我市在全国具有优势的矿产有饰面用石材、铜、白钨三种,其中饰面用石材保有资源储量1.78亿立方米,占全国的9.2%;铜保有资源储量350万吨,占全国的5.6%;钨保有资源储量33万吨,占全国的6%。我市在全省具有优势的矿产有铜、钨(白钨)、硫铁矿、玻璃用砂、建筑用砂五种,其中铜占全省的27.69%,居全省第二位;钨保有资源储量占全省的29.15%,居全省第二位,白钨矿在全国居第二位;硫铁矿保有储量5962.5万吨,占全省的39.26%,居全省第一位。我市具有区位优势的矿产主要有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板岩、饰面用大理岩、玻璃用砂、建筑用砂,其中建筑用砂及玻璃用砂资源量4.4亿立方米,居全省首位;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2.9亿吨,占全省的18.26%,居全省第四位。
(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概况
经过四十多年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九江相继发现矿产地680处,其中普查以上204处,一些重要的大中型矿床达到详查和勘探工作程度。九江—瑞昌、德安彭山、修水香炉山、武宁大湖塘、星子北部等重要成矿区,经过多轮综合地质调查与勘查工作,控制程度相对较高,已建成一批重要矿山,通过深入工作,这些矿山外围和深部找矿前景良好。九瑞地区铜矿远景资源量300万吨以上,是长江中下游最具潜力地区之一;香炉山、大湖塘矿田钨矿远景资源量40万吨以上,是我省乃至全国重要钨矿接替资源勘查基地。其它成矿区勘查程度较低,通过勘查有望发现一批新矿产地。
我市主要矿产总体勘查程度较高,其中铜、钨、锡、锑、金、银、硫铁矿、煤、水泥用灰岩、饰面用花岗岩、大理岩、板岩、玻璃用砂等矿产勘查控制比较系统,这些矿产储量大多数现在可以开发利用,一部分随着矿业政策调整和技术进步也将陆续进行开发利用。通过提高地质勘查程度,许多矿产资源储量将进一步增加,为我市今后10年的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1、矿山企业现状:全市现有矿山企业903家。其中,大型矿山企业3家,中型矿山企业8家,小型矿山企业892家,矿山企业从业人数26728人。大中型矿山主要是有色金属和水泥原料矿山,小型矿山主要是煤、砂石、高岭土和砖瓦用粘土等非金属矿山。
2、开发利用现状:全市已利用矿种40种,已开采矿区903处。2000年开采矿石总量2864.72万吨。其中,铜矿采选能力100万吨/年,年产矿石量88.11万吨,生产铜精矿含铜1.2万吨;钨矿采选能力48.2万吨/年,年产矿石量37.65万吨,产钨精矿(WO3>65%)3000吨,部分加工成仲钨酸铵;花岗石年开采量9万立方米,部分加工成板材和装饰品;板岩年开采量为8万立方米,主要产品为饰面用石材。
矿山“三率”指标,采矿回收率除锡、锑矿、高岭土矿在80%以下外,煤矿在70%-98%,其余矿产均在80%以上。选矿回收率锡、锑、金、钒矿在80%以下,铜矿在72%-86%,钨矿在74%-90%。“三率”水平国有矿山企业高于个体、私营矿山企业。
全市金属矿床中共伴生矿产多,回收利用价值大。目前,国有大型矿山综合回收率在76%-80%,但多数中小型矿山综合回收利用率偏低。
(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到2000年底,全市矿山累计存放废(矸)石2261.84万吨,尾矿存放总量218.22万吨。2000年我市矿山废(矸)石处理量236.36万吨,固态尾矿处理量96.22万吨,液态尾矿处理量104.26万吨。全市矿山占地总面积为75.03平方公里,矿区应复垦总面积6.23平方公里,已复垦面积为1.53平方公里,占应复垦面积25%,少数矿山发生因采矿活动形成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矿山规模化开采程度不高。矿山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大矿小开,部分矿山达不到最小开采规模标准,缺乏市场竞争力。
2、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由于粗放式开发,大部分矿山以初级矿产品为主,矿产品深加工产业延伸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综合回收率低。存在采富弃贫,优矿劣用,急功近利的现象。
3、一些中小型矿山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乱采滥挖,无序排放,“三废”治理欠帐过多,闭坑矿山未按要求进行复垦,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污染破坏比较严重。
4、矿产资源执法监察与综合管理亟待加强。矿管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目前存在地方行政干预过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5、地质勘查投入不足,部分矿产缺乏接替资源。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对矿产资源需求趋势分析
市委、市政府提出“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给矿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预测今后十年,对铜、铅、金、银、水泥用灰岩、耐火粘土、高岭土等矿产的需求连续增长;对钨、锡、锌、锑、煤、硫、玻璃用砂、建筑用砂、花岗岩等矿产的需求也将增长。我市主要矿种铜、铅、锌、钨、锡、钼、金(伴生)、银、硫、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砂、建筑用砂、花岗岩等矿产具有较大资源潜力,增加地质勘查投入,将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可供能力。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矿业开发的影响
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国家鼓励生产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矿产品,鼓励开采铜、金、银、铅、锌矿产,限制开采钨、锡、锑、萤石、高硫煤矿。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推动我市优势矿产的开发。到2005年,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电解铜能力将扩大到40万吨/年,2010年实现60万吨/年,加快城门山铜矿开发,扩大武山铜矿规模势在必行。到2005年,江西亚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庐山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将形成年产水泥46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石材工业基地的规模化建设将加快花岗岩、板岩开发,通过对钨、锡、锑、硫、白云岩等优势矿产精深加工,提高矿产品附加值,使资源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下游产品品种不断扩大,实现矿产资源的最大经济社会效益。
(三)科技进步对矿产品供需形势影响
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寻找替代资源,对尾矿进行综合回收利用,使原来的废石变成矿石,使一些非传统的矿产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从而缓解了一些短缺矿种供不应求的矛盾。例如:应用超细粉末碳酸钙制作彩色水泥涂料,可使我市方解石矿产资源发挥极大作用,节省投资、降低能耗;应用玻璃用砂去杂提纯的科研成果,使我市玻璃用砂矿产资源量大大增加,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四)矿产资源供需形势预测
我国加入“WTO”后,对我市优势矿种铜矿的开采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由于我国对铜金属需求的增长和国家鼓励开采铜矿的政策以及我市铜矿床中共、伴生矿产与有益组份丰富,综合开发利用效益显著。因此,铜矿开发在受到“入世”冲击的同时,又孕育着较大的发展机遇。
钨、锡、锑、萤石属限采矿种,对钨矿资源必须加强保护,严格执行国家配额制度,严禁采富弃贫;提高资源储备能力。要在保护和限采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工业,提高附加值,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水泥、石材等非金属矿产品的关税在“入世”之后大幅下调,为适应市场供需形势,我市水泥产量到2005年将增加到50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9亿吨);熔剂用白云岩增加到20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3.6亿吨),花岗岩增加到7.24万立方米(保有资源储量5547万立方米),高岭土矿增加到30万吨,原煤增加到30万吨,建筑用砂增加到1111万立方米,建筑石料用灰岩增加到407万立方米(保有资源储量1.21亿立方米)。
(五)我市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
从开发现状和资源保证程度分析,我市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和建材非金属两大支柱矿业符合市情,前景广阔。但石油、能源矿产则主要依赖区外资源。到2010年,我市矿产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矿种有钨、铜、硫、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
冶金用白云岩、建筑用砂、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板岩。能够基本满足的矿种有锡、银、铅、锌、萤石。不能保证的矿种有锑、金、高岭土、煤。短缺的矿种是石油、铁、锰、石膏、磷等。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有色金属和建材非金属矿产开发为重点,提高矿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走绿色矿业发展道路,增强九江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九江市矿产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实际,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当前和长远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矿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坚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原则。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创新,构筑矿业开发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矿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企业的综合开发效益和竞争能力。
(三)坚持效益统筹,环境优先原则。注重资源节约保护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四)坚持资源市场配置与政府管理相结合原则。注重发挥市场需求导向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政府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改革,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合理配置的有机结合。
(五)坚持依法管理,维护国家利益原则。坚持做到管理与服务同行,严格依法管理,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益,寓服务于依法管理之中,做到政策可行,方法得当,措施有效,管理到位,使规划成为政府有效管理矿产资源的政策依据。
(六)坚持发挥本地优势,加快优势矿产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工业配置程度高的优势,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和建材非金属矿产,同时搞好其它矿产协调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矿产品的贸易流通,繁荣矿业经济。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为九江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矿业经济新体系,实现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2005年规划目标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公益性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相结合,以铜、钨、锡、锑、铅、锌、萤石、石灰岩为重点矿种,加强地质勘查和评价工作,提交新发现矿产地7-8处。提交铜资源储量50万吨、钨资源储量5万吨、锡资源储量10万吨、金资源储量20吨、锑资源储量5万吨、铅锌资源储量60万吨,提交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资源量2亿吨。非金属矿产勘查取得较大进展,力争在矿种、工艺和技术方面有新的突破,提交一批品质高、规模大的建材非金属矿产地。
2、矿业经济总量目标:到2005年固体矿产矿石生产总量达4000万吨(金属矿石400万吨,非金属矿石3600万吨),全市采选矿业产值10亿元(金属矿5亿元,非金属矿5亿元),较2000年增长135%,年平均增长27%。矿业总产值达30亿元(采选10亿元,矿产品加工业20亿元),年平均增长22%。有色金属、建材非金属矿产两大支柱产业起到龙头作用,饰面用石材、水泥用灰岩等非金属矿业有较大发展,支撑地位逐步提高。
3、矿业开发布局与结构调整目标:建成4个市级矿业经济区和8个矿产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和建材非金属矿山实行联大靠大,集团化经营。重点建设武山、城门山铜矿基地,香炉山白钨矿基地,彭山锡矿基地和萤石矿基地,瑞昌码头黄岭水泥用灰岩基地,住岭、黄岭熔剂用灰岩基地,星子石材基地和鄱阳湖及周边建筑用砂基地。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矿产品附加值,继续做大做强江西亚东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赣宁钨加工厂和武宁有色冶炼厂,改建和新建武宁锑矿冶炼加工厂、星子板材加工企业。同时要使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钨、锡、锑开采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4、矿产资源开采综合利用与保护目标:矿产资源开采“三率”水平有明显提高。开采回采率提高3%-5%,选矿回收率提高2%-5%。坚持贫富兼采,综合回收的原则,共伴生矿产综合回收利用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尾矿、低品位矿,难选矿中有用组份综合回收技术有新的突破,加强对非传统矿产和暂不能利用矿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矿山数量减少1/3,到2005年全市矿山数量控制在600个以内,关闭不符合办矿条件的矿山,促进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床储量规模相适应。
5、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得到基本改善,矿山“三废”排放必须稳定控制在国家、省和市规定的标准之内,矿山土地复垦率达25%以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达25%以上。在规划禁采区内的矿山一律予以关闭。不审批对生态环境有破坏性影响的采矿权。申请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以武山铜矿为试点,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推广江西亚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全封闭静电除尘环境保护治理技术和城门山铜矿全管路封闭式废水治理技术。建立和健全矿山环境监控网络,监测矿山地面沉降、塌陷,防止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
6、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目标: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监测网络体系,动态跟踪规划执行情况,监督规划目标和措施的落实,使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治理始终按规划要求进行。
7、矿产资源管理目标: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矿业权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市场规范有序,矿产资源管理秩序进一步好转,矿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三)2010年远景目标
1、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完成重点成矿远景区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若干处可供现有大中型矿山的接替资源基地。
2、到2010年采选业产值和矿业总产值较2005年翻番,建成以铜、钨、锡、花岗岩、板岩、石灰岩、大理岩等矿产为依托的矿产工业体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矿产品深加工产值比重有较大提高,逐步建成若干个在省内有重大影响的矿产工业基地。
3、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完善规范矿业权市场,促使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得到落实,矿山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矿业开发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方面发展。
4、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实现矿产资源科学有序开发,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全面纳入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的轨道,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战略性矿产勘查投入同时,开辟社会投资领域,加强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寻找一批新矿产地,探明一批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一、主攻矿种与重点勘查区
(一)主攻矿种
1、金属矿产:主攻铜、金、银、锡、铅、锌、钨、锑等矿产;
2、非金属矿产:主攻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优质花岗岩,兼顾特色大理岩、玻璃用砂(硅质岩、石英砂岩)、地热、萤石、高岭土和矿泉水等。
(二)重点矿产资源勘查区
1、九江—瑞昌重点勘查区:主攻铜、金、银、铅、锌、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兼顾重钙粉体原料矿(优质石灰岩、方解石)、地热。
——开展城门山铜矿区边缘、武山铜矿深部、邓家山矿区普查,争取提交铜资源储量50万吨,伴生金20吨,银500吨。开展通江岭—东雷湾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方解石(重钙粉体原料)矿产勘查,提供三处大型非金属矿基地,提交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2亿吨,方解石(重钙粉体原料)储量500万吨。
2、彭山—云山重点勘查区:主攻锡、铅、锌,兼顾锑、萤石、地热等。
——彭山地区锡、铅、锌资源调查评价。加强培家垅、曾家垅、张十八、葛洪山等矿区及其外围锡、铅锌矿调查评价,争取新增锡资源储量5万吨,铅锌资源储量50万吨,提交2-3处可供勘查开发的矿产地。
——云山地区锡、铜资源调查评价。通过对邓家山、易家河(桐木坑—余白田)、庵塘等矿点或异常区开展预查,并择优普查,争取新增锡资源储量5万吨。
3、大湖塘—香炉山重点勘查区:主攻钨、锑、金、银,兼顾锡、铜、钼。
——加强大湖塘矿区及外围钨矿、锡矿和共生铜、钼矿调查评价,提供2-3处可供进一步勘查开发的矿产地,争取新增锡资源储量5万吨,钨资源储量5万吨,并提交铜、钼、金资源储量。
——开展清江、石渡锑矿勘查,提交锑矿接替资源储量5万吨。
——加强香炉山矿区及外围预测验证和普查,争取新增钨(白钨矿)资源储量5万吨,银资源储量1000吨,铅锌资源储量10万吨。
4、星子—湖口重点勘查区:主攻花岗岩、板岩、建筑用砂,兼顾地热、矿泉水、高岭土。
——加强星子县及庐山区优质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板岩、地热、矿泉水的勘查。加强环湖区石英砂及建筑用砂的商业性勘查,为本市建材工业发展提供大型资源基地。
二、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㈠国家出资的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1、“十五”期间安排九岭——障公山铜金矿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项目为:云山地区锡铜资源调查评价、大湖塘锡(钨)资源调查评价和土龙山——杨梅尖金矿资源潜力调查,清江—石渡锑矿资源调查评价。预期成果,提交2-3处锡金矿新发现矿产地,提交远景资源量锡20万吨,钨10万吨,锑5万吨,金20吨。
2、“十五”期间开展百福脑——培家垅锡金矿普查,张十八铅锌矿详查和城门山边缘铜银矿普查。宝山西缘刘家锑矿、四方余锑矿普查,小溪山萤石矿普查。预期成果提交3处勘查评价基地,提交333资源量铜50万吨、银500吨、锡5万吨、锌4万吨、萤石50万吨、333+122b资源储量铅锌50万吨。
㈡地方政府出资的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由省、市、县筹资用于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建材非金属矿产调查评价。星子、瑞昌、修水、德安及环鄱阳湖地区优质饰面用花岗岩、优质冶金用白云岩、饰面用大理岩、优质水泥用灰岩勘查评价,力争在这些矿产评价上取得重要进展。
2、开展重点矿山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建立监测网络。
3、系统进行全市县级以上城镇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估。
三、商业性矿产勘查
以资源濒临枯竭的老矿山和保有储量不足的矿种为考虑重点。前者主要由矿山筹资,后者主要是引资投入,政府采取鼓励措施,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主要项目如下:
(一)九瑞地区:开展洋鸡山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提交金基础储量及资源量5吨;丁家山边缘铜硫金矿勘查,提交基础储量:铜2万吨,硫300万吨,金2吨。
(二)修水西部地区:土龙山深部及东缘金矿勘查,新增金矿储量3吨。
(三)星子地区:星子地热勘查,新增1000吨/日供热水能力。
四、矿产资源勘查对外开放与合作
(一)全面开放我市矿产勘查市场,加强招商引资勘查优势矿产资源,以勘查带动开发。
(二)大力推进我市矿产勘查市场建设,加强管理与监督,引进公平竞争机制,支持和鼓励各地勘单位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出资,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及远景评价工作。鼓励国内外投资者通过招标、拍卖、挂牌获得探矿权,进行商业性勘查。
(三)鼓励国有地勘单位和资源型企业走出去从事商业性勘查,获取资源使用权,建立资源基地。鼓励矿山企业建立资源耗竭补偿机制,支持矿山企业对矿区深部和外围进行商业性勘查,寻找接替资源。
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
保持矿产资源开发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到2005年,我市固体矿产矿石生产总量控制在4000万吨左右,到2010年,矿石生产总量控制在7000万吨左右。建成有色金属、建材非金属两大支柱矿业,化工原料、冶金辅料、水气类矿产开发打开新局面。
(一)能源矿产:限制开采煤,禁止开采含铀超标的石煤。对煤矿实行集约化开发,2005年内保持25-30万吨/年生产能力;对石煤加强应用技术和环境污染防治研究。
(二)金属矿产:鼓励开采铜、锌(铅)、金、银矿,限制开采钨、锡、锑,综合利用铋、钼、镓、镉、碲矿。
1、铜矿:规模开发城门山铜矿,到2005年生产能力达日处理矿石2000吨,武山铜矿到2005年生产能力达日处理矿石3000吨,2005年城门山、武山两矿山金属铜产量2万吨/年。
2、锌(铅)矿:规模开发张十八铅锌矿,加强城门山铜矿和武山铜矿中铅锌的综合回收利用;年产锌(铅)2万吨。
3、金矿:积极寻找接替资源,保持吴家、洋鸡山、丁家山、土龙山等金矿山的生产能力,积极搞好武山、城门山铜矿伴生金的综合回收利用。
4、银矿:加强武山、城门山、香炉山等大型矿山共伴生银矿的综合开发与回收利用,搞好白杨畈银矿、金鸡窝银矿开发利用。
5、钨矿:严格控制开采总量(钨精矿4000吨/年以内),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对香炉山钨矿、武宁县钨矿、阳储岭钨矿和昆山钨矿进行整合,加强资源储备保护。
6、锡矿、锑矿: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做到统一规划、计划开采、规范经营和限产保值。
(三)非金属矿产:鼓励开采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板岩、饰面用大理岩、玻璃用砂、高岭土、陶粒页岩等矿产;限制开采萤石、砖瓦用粘土(占用耕地)等矿产。
1、水泥用灰岩:以亚东水泥、庐山海螺水泥二家企业为依托,开发二大水泥用灰岩基地,2005年两大水泥生产基地形成年产46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
2、熔剂用灰岩:开发瑞昌黄岭、东雷湾高钙和中镁熔剂用灰岩,稳定住岭灰岩矿开发,建设宝钢、武钢、南钢熔剂用灰岩基地,2005年形成30-50万吨/年规模。
3、饰面用板材:建设星子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板岩大型生产基地和修水竹坪板岩、清水岩——船滩饰面用大理岩基地,形成5万立方米/年生产能力。
4、陶粒页岩:加强应用开发研究和推广工作,力争2005年起步建设九江陶粒制品生产企业。
5、硫矿:在铜矿开采时综合开发利用伴生硫。
6、萤石:控制开采总量,萤石年生产出口矿石量控制在6万吨。
7、建筑用砂石:科学合理开采建筑用石料,防止高品质非金属矿降低为一般石料开采,严禁将熔剂或水泥用灰岩作为一般石料开采。规范鄱阳湖采砂,使之保持适度规模。
8、砖瓦用粘土:禁止在可耕地内开采粘土,2005年砖瓦用粘土开采总量下降到80万立方米/年,2010年达到禁用粘土制作砖瓦。
9、高岭土:鼓励开发优质高岭土。但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高岭土矿严禁开采。
(四)矿泉水、地热矿产:鼓励对优质矿泉水和地热资源进行开发。
1、矿泉水:我市偏硅酸矿泉水资源丰富,应加大工作力度,形成规模开发,2005年建成3万吨/年虞家河——海会矿泉水生产基地。
2、地热:合理规划星子温泉地热开发,同时开发瑞昌武蛟、永修易家河等交通、旅游条件较好地区的地热资源,为旅游业、养殖业的发展服务。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根据我市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矿业经济现状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结合省矿产资源规划及我市经济发展要求,确定提出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布局为4个矿业经济规划区,重点建设8个矿产工业基地。
(一)九江——瑞昌矿业经济规划区:包括瑞昌市东北部,九江县北部地区。主要开发矿种铜、硫、金、银、铅锌、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方解石(重钙粉体原料)、饰面用大理岩等。建成三个重要矿产工业基地。
——城门山、武山铜矿原料基地:2005年实现铜金属产量2万吨/年。
——瑞昌码头——黄岭水泥和熔剂用灰岩生产基地:2005年生产水泥460万吨,建成30-50万吨/年熔剂用灰岩矿山一处。
——九江硫化工原料基地:在武山、城门山铜矿开发时,综合利用伴生硫,2005年形成硫精矿40万吨/年生产能力。
(二)彭山——云山矿业经济规划区:包括德安县西部、永修县西北部地区。主要开发矿种锡、锑、萤石、铅锌,建设二个矿产工业基地和一批中小型矿山企业。
——彭山锡矿生产基地:以香港方圆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尖锋坡锡矿为骨干,2005年形成产锡精矿2000吨/年生产规模。
——德安萤石生产出口基地:实行计划控制,保持6万吨/年生产出口能力。
(三)香炉山——大湖塘矿业经济规划区:包括修水县东北部,武宁县西南部地区,主要开发矿种钨、锑、高岭土等,建设1个钨矿生产基地和2个钨、锑生产加工企业。
——香炉山白钨矿生产加工基地:到2005年建成生产钨中级产品的采选冶加工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计划,钨制品控制在4000吨/年以内。
(四)星子——湖口矿业经济规划区:包括星子县、庐山区及湖口县、都昌县、永修县。主要开发矿种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板岩、建筑用砂、陶粒页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建设2处非金属矿特色产业基地。
——星子饰面用板材生产加工基地:集约化经营,加大科技投入,尽快建成年产10万平方米的大型花岗石板材加工企业,建成大型板岩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
——柘机——老爷庙玻璃用砂、建筑用砂生产基地:研究开发玻璃用砂去杂提纯技术,联合大型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建成一处大型玻璃用砂原料基地。合理开发鄱阳湖建筑用砂资源,保持产能2000万吨/年,使之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型供应建筑用砂基地。
三、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
以江西省矿产资源规划为指导,根据我市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及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将我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进一步划分为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
(一)分区划定依据
——鼓励开采区:矿产资源丰富,为国家急需、市场前景好的矿种;矿产分布相对集中,易于规模化经营;能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限制开采区:属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开发,市场供大于求的矿种;开采技术条件或综合利用条件不成熟,开发中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资源量有限的矿产。
——禁止开采区:国家产业政策禁止开发,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矿种;开发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造成严重破坏;国家及省政府规定禁止采矿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的限定范围区,军事禁区内,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有关法律规定的公路、铁路、重点水库、重要水源地的一定范围内及其他禁止开采区域。
(二)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的划分
全市共划定鼓励开采区(K)6处、限制开采区(X)9处、禁止开采区(J)13处、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保护区(B)3处,其它地区为允许开采区。
Ⅰ、九江——瑞昌矿业经济规划区
K1:码头——东雷湾水泥用灰岩、熔剂灰用岩、饰面用大理岩开采区
K2:武山——白板畈——洋鸡山——丁家山铜、硫、金、银矿开采区
K3:城门山——金鸡窝铜、硫、银(金铅锌)矿开采区
X1:新塘煤矿限采区
J1:铜岭古采矿遗址保护区禁采区
J2:涌泉洞风景点禁采区
J3:狮子洞风景点禁采区
X2:余家桥——塘山煤矿限采区
X3:泉坪——坑背煤矿限采区
Ⅱ、彭山——云山矿业经济规划区
X4:彭山——宝山锡、锑、萤石矿限采区
X5:桐木坑——邓家山锡矿限采区
J4:柘林湖风景区禁采区
J5:云山风景名胜区禁采区
Ⅲ、香炉山——大湖塘矿业经济规划区
X6:香炉山钨矿限采区
B1:香炉山钨矿资源储备保护区
J6:南崖石煤禁采区
X7:清江——石渡锑矿限采区
X8:大湖塘——昆山钨(锡)矿限采区
B2:大湖塘钨矿资源储备保护区
Ⅳ、星子——湖口矿业经济规划区
K4:虞家河——大排岭矿泉水开采区
K5:东牯山——玉泉山花岗岩、板岩开采区
K6:柘机——老爷庙玻璃用砂、建筑用砂开采区
J7:九江市城区禁采区
J8:庐山风景名胜区及地质遗迹保护区禁采区
J9:马回岭机场禁采区
J10:吴城候鸟保护区禁采区
X9:阳储岭钨矿限采区
B3:阳储岭钨矿资源储备保护区
J11:石钟山风景点禁采区
J12:龙宫洞风景点禁采区
J13:桃花岭自然保护区禁采区
禁止开采区还包括国家和省、市划定的长江河道禁止采砂区、九江港区、九江石化总厂作业区,京九、沙大铁路和建成后的铜九铁路以及昌九、九景高速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各县(市)城区、重点城镇规划建设区。
(三)各规划分区的政策措施
各规划分区在合理开发、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鼓励开采区内整合有序,适当提高开采强度,增加产量;限制开采区内收缩控制,按分配指标,不得扩大产量,同时原则上不再审批设立新的矿山企业。禁止开采区内关停矿山,停止一切采矿活动。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保护区内不准新建矿山企业,不准扩大现有矿山规模,从严办理采矿延续登记;在其它允许开采区内采矿要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并与矿床储量规模相适应。总体做到严格限制,逐步淘汰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关闭非法及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
四、矿业开发结构调整与优化
(一)矿业开发规模调整方向:铜矿、钨矿、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玻璃用砂等矿山实行联大靠大、集团化经营;饰面用板材采取内引外联、合资合作或组建上市公司;煤矿、建筑用砂石实行整改联合,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砖瓦用粘土因地制宜、压缩总量、限制开发、逐步实现非粘土替代。
制定我市新建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对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的矿山,一律不批准设置采矿权。
严格控制矿山总数。引导小矿山、矿点通过联合兼并,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禁止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到2005年全市矿山数量比2000年减少三分之一,到2010年再减少三分之一。即到2005年全市矿山总数控制在600处以内,2010年控制在400处以内。压缩指标具体落实到县(市、区),制定规划矿山数量名单。压缩重点是限制开采的矿种,其中钨矿山从11处压缩到2005年9处,2010年4处;煤矿从44处压缩到2005年31处,2010年15处;建筑石料矿从425处压到2005年200处,2010年100处;砖瓦粘土矿由268处压到2005年150处,2010年基本实现砖瓦原材料非粘土化。
(二)矿产品结构调整方向: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提高矿产品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计划的降低出售原矿和初级产品比例。在赣宁钨钼加工厂和武宁锑冶炼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改造,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新产品,在规划期内实现钨、锑由销售精矿和初级产品为主向生产钨、锑精深加工制品为主的转变;引进锡分离技术和氟产品加工技术,提高锡矿综合回收率和萤石矿产品附加值;石材加工在2010年内建成大、中规模的花岗岩、板岩、大理岩板材加工厂,以销售饰面板材为主,兼顾工艺品加工生产。粉体材料到2005年建成较大规模重钙超细粉体材料加工企业。
(三)矿业技术结构优化:引导乡镇煤矿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道路,进行技术改造,更新采矿设备,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安全保障;水泥工业以亚东水泥有限公司为样板,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设备,淘汰立窑生产线,以规模化经营提高效益;淘汰落后有害污染的技术工艺;加强矿山开发中环保、安全、灾害防治、复垦技术开发,保证矿业可持续发展。
五、新建矿山准入条件
新建矿山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必须符合国家和省矿产资源规划及相应的专项规划。要求新建矿山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规划条件:符合规划确定的矿产资源开发总量调控、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要求,开采规模符合本规划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并且与矿床储量规模相适应,符合本规划规定的环保要求条件。
(二)资质条件:凡新设立矿山企业必须具有与矿山开发相适应的人才、技术设备、资金保障和管理措施。
(三)技术条件:具有经评审认定的地质勘查储量报告,经批准的有资质单位编制的矿山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经批准颁发的矿山企业安全合格证和矿山安全生产方案;矿山开发技术经济指标、“三率”指标、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综合利用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六、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一)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对正在生产的矿山,以合理利用,贫富兼采,综合回收为目标,确定合理的经济开采品位,对目前暂不宜开采的低品位、难选冶矿产,应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加强共伴生矿产和有益组分的回收利用;加强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大型矿山“三废”利用和尾砂中有用组分二次回收;玻璃用砂去杂提纯技术应用;陶粒及其砌块应用开发等。
(二)提高矿产资源采、选、冶水平:根据规划目标,我市矿产资源开发主要矿种到2005年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分别较2000年提高3%-5%,锡、锑(钒和高岭土)矿应有更大幅度的提高,2005年大中型矿山采选回收率要达省内先进水平,到2010年总体采选回收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为此,要提升矿业科技水平,尤其是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要学习、引进采用国际先进工艺,同时要加强矿山开采设计和开发利用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确保矿山采选回收率指标落到实处。
第六章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一、总体要求
(一)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认真贯彻“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二)加强全市矿山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矿山规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和矿山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
(三)监督与指导矿山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与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选择重点矿区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二、新建矿山
(一)新建矿山环境影响的准入条件
新建矿山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禁止在本规划划定的禁止开采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新设立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性破坏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禁止土法选(冶)金、砷、铅锌、硫矿;禁止开采含硫大于3%的煤矿;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
(二)严格新建矿山采选设施与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新建矿山必须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技术。矿山建设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
(三)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执行国家认定的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标准,依法报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矿山开采设计和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按规定报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矿产勘查阶段须查明矿区环境地质条件,预测矿产资源开采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建议。矿山闭坑阶段必须对矿山环境进行达标治理。
三、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
(一)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
全市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矿山企业监管,督促矿山企业依法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体系,完善环境保护设施,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对不执行矿山环境保护法规和破坏矿山环境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
(二)严格控制“三废”排放
制定科学合理的“三废”治理方案,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合理规划矿山布局与功能分区,绿化矿区,改革采选工艺,抓源治本,提高矿山废水循环利用率,化害为利。严禁废水直接排放,废渣排放必须设立专门的场所。鼓励矿山企业对“三废”实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2005年前矿山“三废”必须按国家或省、市的标准达标排放。
(三)防止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
建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和矿山地质灾害预报系统。加强对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面沉降、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等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应急预案。
(四)增加矿山环境保护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科学引导矿山企业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引导矿山建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促进矿山企业自觉有序地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
四、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试点工程
(一)闭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工程
组织全市闭坑矿山调查,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依据。按照“统筹规划、分批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2005年前重点安排治理以下矿区:
1、洋鸡山金矿、土龙山金矿:目前基本处于闭坑阶段,重点是排土场、尾矿库治理、露天采场护坡、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
2、古市砂金矿:处于大片农田保护区内,重点是复垦复耕及河道恢复与岸坡治理。
3、九江县大塘~阳西采石场:处于昌九高速公路旁以及庐山自然保护区内,必需闭坑,并进行植被恢复。
4、湖口马影采石场、瑞昌盛秀水泥厂采石场:处于国道近距离内,应闭坑进行植被恢复。
(二)现有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
“十五”期间,在全市矿山中推广先进的环保治理示范工程,重点是九江~瑞昌、修水两大矿业规划恢复治理保护区。
1、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矿山及厂区:矿山规范开采,封闭式破碎运料,低尘作业,“绿色工厂”等系统环保措施,均为推广环保示范工程。
2、城门山、武山铜矿区:重点治理废石场、尾矿库和“三废”排放。对高阶段废石场应加强监测管理,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对地面塌陷采取必要防治措施。对采选和“三废”加强综合治理,进行达标排放。
3、香炉山、大湖塘钨矿区:重点治理废石场、尾矿库、“三废”排放,防止矿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
4、瑞昌~武宁~德安煤矿区:对固体废料采取集中堆放和回填方法治理,对废水采取沉砂、石灰、明矾中和沉淀方法,对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采取避让和工程治理措施,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和植被恢复。
5、星子大排岭、庐山区海会、武宁石门楼高岭土矿区:重点治理开采废石和选矿废水。对废石采取集中堆放,对选矿废水沉淀后循环使用,减少水源污染,采取机械化作业,防治水土流失,强化植被恢复,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6、星子横塘板岩矿区:关闭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采矿点,实行规范开采,引进先进的切割技术,提高成材率,有计划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
7、德安县彭山锡矿区:重点治理“三废”,提高采、选技术,淘汰原始落后的工艺,采用机械化作业,加强水的治理和循环使用,对采场和废石场进行复垦和植被恢复。
8、零星建筑石料、砖瓦粘土矿区:采取规范低台阶开采,引进先进的机械空心砖生产技术,逐渐淘汰原始的砖瓦生产工艺,对采场进行复垦和植被恢复,对公路和村庄附近的高陡边坡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崩塌、滑坡灾害发生。
(三)重点矿山尾矿库及“三废”综合治理工程
规划期内重点安排对武山铜矿和香炉山钨矿尾矿库以及“三废”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使矿山生态环境基本得到恢复。
1、武山铜矿:对尾矿库进行扩容,对“三废”排放进行治理,对部分被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和植被恢复,改进选矿技术,加强废水治理及循环使用,减少污染源。
2、香炉山钨矿:实行整体规划开采,统一采选,废石按规定地点堆放,废水统一处理排放。加强对采场的监测,预防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对被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和植被恢复。
(四)矿山塌陷防止与治理工程
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防止采空区塌陷的工作,从采矿技术、建筑物结构保护、预留保安矿柱防止塌陷等方面制定综合防范措施,达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对已发生矿区塌陷的地方,要根据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治理。其中武山铜矿区内黄桥农业中学、罗坑煤矿塌陷是重点治理工程。
(五)小水泥厂环保治理工程
大力推广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的环境保护经验,建设花园式矿山企业,对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水泥厂逐步进行关停。
第七章 保证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体系
(一)本规划经九江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由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具有法定效力,规划目标纳入九江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
(二)九江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是本规划的主管机关,负责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和配合。
(三)本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修改时,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四)根据本规划,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各县(市、区)矿产资源规划,规划主要指标要纳入同级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经同级人民政府审议同意,上报批准后实施。
(五)建立市、县(市、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市、县(市、区)二级矿产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建设,并与省、部矿产资源信息系统联网,以规划管理信息化带动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
(六)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本行政区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矿产资源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新体制和新机制
(一)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以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为目的,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新型资源管理体制。加强矿产勘查管理工作,搞好国家和省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的协调与服务,合理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培育矿业权市场,组建矿业权交易服务中心,依法规范矿业权出让转让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培育矿业技术市场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组建并完善矿业开发咨询中心,促进我市矿业市场健康发展。
(二)改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机制。积极利用外部资金、资源和市场,扩大矿业对外开放领域,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本,尤其是大企业集团来我市进行探矿和采矿。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品精深加工,修订《九江市矿产资源开发指南》等指导性文件,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取消限制个体私营企业市场准入的不合理规定,创造公平竞争条件。
(三)鼓励我市优势矿山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走联合、联大、联强的发展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矿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提高我市矿业经济整体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引导中小矿山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四)优化投资环境,严格依法行政。根据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市矿业发展的政策规定,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创造优化的法律政策环境。严格执行“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原则,提高工作效益,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通过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我市矿业发展。
三、制定相关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规划实施
(一)编制九江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指导目录;编制九江市有色金属和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制定优先发展的矿业开发项目和技术创新引进目录。
(二)制定优惠政策,促进规划实施。对资源综合利用成果显著,开发利用尾矿、低品位矿,难选冶矿,开发矿产品精深加工和带动本地资源开发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三)扶持和引导矿山企业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对不符合规划要求、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要关停并转;对运用新技术、新成果开发利用资源,实施产品创新的矿山企业要在信贷上加强支持,技改上加强指导,规费上给予优惠,鼓励高新技术成果拥有者以知识产权入股矿业开发。
(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和扶持科技含量高、高效低耗、环保型矿产品加工项目。
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察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一)加强地方性矿产资源行政法规和规章建设,根据国家、省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规定及本规划要求,制定《九江市采矿权出让和转让管理办法》、《九江市征收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的规定》、《九江市地质环境管理办法》,报市政府批准实行。
(二)加强《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推广普及矿产资源法律知识,搞好矿产资源规划宣传贯彻,提高各级领导对矿法和规划的认识,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矿山企业和采矿权人依法开采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在全社会开展矿产资源形势与矿产资源国情教育,在全民中牢固树立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和十分珍惜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加强矿产资源执法监察,规范矿产资源行政管理机关执法行为。规划经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管理必须以规划为依据,对不符合规划的矿业开发行为和矿产资源违法案件要依法查处,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四)加强矿产资源开采与合理利用的监督管理。采矿权设置与审批必须以规划为依据,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安排,矿区总体规划、矿山设计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必须符合规划要求,矿山企业“三率”指标要列为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三率”未达标的矿山企业限期整改,造成资源损失或破坏的,要依法查处,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
(五)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新建矿山必须符合环境影响准入条件,在办理采矿登记时,要交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行保证金;生产矿山必须按规定进行环境治理;闭坑矿山必须进行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督导矿山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工作。
五、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地质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提高资源储备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政务和社会环境,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地质勘查投入,重点查明主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潜力,把勘查资金和技术力量集中到国家紧缺、市场急需的矿种上来,加强铜、钨、金、锡、锑、铅锌、水泥用灰岩、花岗岩、大理岩、板岩等矿产的调查评价。大力推进优势矿产勘查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加速找矿成果的转化,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实现矿产勘查新突破,保持矿业发展后劲。
(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限期淘汰现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增加政府和企业对科技投入。优先安排矿山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的装备与工艺项目;重点突破低品位、尾矿、难选矿开发利用技术,资源二次开发利用技术,非传统矿产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支持重点矿山企业和冶炼加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与工艺,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建立产学结合、智力密集、自主开发的高科技基地,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矿业经济发展。
(三)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大对基础地质工作的投入,重点开展重要农业经济区、城镇居民集中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高精度探测技术和测试技术等现代技术的作用,全面提升地质工作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材料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

环办〔2008〕46号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材料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商 务 部办公厅
文件

科 技 部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厅)、商务主管部门和科技厅(科委、科技局),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和产业升级,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2008年5月20~21日,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在天津市召开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
  
  现将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三部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报告和会议总结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学习贯彻。
  
  附件:1.环境保护部傅雯娟组长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商务部马秀红副部长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报告
  
   5.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科技部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七日



附件一:

环境保护部傅雯娟组长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马秀红副部长、曹健林副部长、王治平副市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了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损失。首先让我们对遇难者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对来自灾区重庆、甘肃等地的代表,以及家处灾区或有亲朋在灾区的代表,表示诚挚的慰问及深切的祝愿。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夺取抗震救灾的最终胜利。
  
  早在2007年底,原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就计划联合主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部署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有关工作。今天,会议如期召开。本次会议是三部门联合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此我谨代表环境保护部对参加会议的领导、代表,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对为会议举办做了大量筹备工作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天津市环保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加上不尽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首位,近1/3的国土面临水土流失,受到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亿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
  
  我国政府直面环境保护严峻形势,2006年以来,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等重要文件。党的十七大更是把环境保护摆上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明确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狠抓落实,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6年下降3.14%和4.66%,第一次出现了“拐点”,实现双下降。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成效开始显现,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与经济的融合有了可喜变化,环保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面对成绩,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当前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离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还有很大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以解决资源和环境瓶颈问题为突破口,不断调整发展模式、消费方式和创新环保思路,努力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寻求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物产生最小化,通过企业清洁生产,企业间物质交换、能量流动、污染控制,基础设施共享等手段,建立起“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产业共生体系和高效、清洁、安全的资源利用体系,是实现开发区节能、降耗、减排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和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近代工业文明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干扰也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引发了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地球已难以支撑工业文明的持续发展。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生态文明。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文明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短短几年时间,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国范围内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得到迅速发展。
  
  作为循环经济引入及推动者,原国家环保总局从2000年开始,已经先期在全国范围内对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截至2006年底,已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达26个。2007年4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共同推进国家级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推动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已有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率先完成了规划预期的阶段目标。今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了三部门组织的现场验收,正式批准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各生态园区建设单位紧密结合园区特点,已经探索、总结出许多成功的做法:一是领导重视,规划先行。这也是我们总结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得到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各单位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都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此同时,编制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用于指导园区建设工作。二是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各单位通过制定政策和保障制度等措施鼓励、引导园区生态工业建设工作。三是多措并举,狠抓落实。通过实施补链项目、发展静脉产业、加强基础和集中服务设施建设、开展企业清洁生产,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推动废物减量化和源头控制、推进废物循环代谢链形成、实现资源化利用。四是强化监管,节能减排。各园区建设中,注重加强环境监管,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目前,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已在我国全面启动。不久前,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也都通过了三部门联合组织的专家论证。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共同研究探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有关问题,更是对全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指导和部署。可以预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必将有力地提高开发区经济增长质量、优化环境、实现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持续、稳步、快速发展,下一步三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各类开发区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实践。三部门将联合有关部委共同研究制定鼓励开发区发展生态工业的经济政策,通过优惠税收、贷款、财政补贴、土地利用等方式,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对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给予一定程度的扶持。
  
  二是加强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分类指导,促进节能减排的深入开展。
  
  三是加强环境监管,促进开发区生态工业健康发展。通过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规划、源头和产业布局入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开发区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格实行环境准入制度,强化绿色招商。同时,加快环境技术标准和技术政策的制定工作,将“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无害化”作为污染防治的基本途径。
  
  四是完善管理体系,推动园区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绩效评估,加强园区建设的现场检查和业务指导。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年度总结制度,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动态管理体系。
  
  五是加强和鼓励技术研发,解决生态工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大力支持和鼓励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将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纳入科技计划,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和示范推广。
  
  六是加强宣传培训,形成有利于生态工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为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附件二:

商务部马秀红副部长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王治平副市长,尊敬的傅雯娟副部长、曹健林副部长,各位开发区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同志们:
  
  今天是全国哀悼日。首先,我代表商务部向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同胞的家属和灾区人民表示亲切慰问。目前,商务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组织大批救灾物资运抵灾区。今天到会的有全国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抗震救灾工作贡献力量。我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有序有效指挥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一定能帮助灾区重建家园!
  
  商务部作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同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共同开展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结合当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情况,我对加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谈几点意见,供会议参考。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小平同志积极倡导和亲切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自1984年国家批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家级开发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城市建设、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集约利用土地等方面,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土地集约程度较高、现代制造业集中、产业集聚效应突出的开放型多功能综合产业园区。
  
  2007年,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696亿元,工业增加值9199.7亿元,工业总产值(现价)38426.3亿元,税收收入2036.8亿元,出口1780.8亿美元,进口152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3.2亿美元,依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5%、24.1%、27.3%、29.7%、19.3%、14.2%和17.8%。地区生产总值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高于全国增幅14和4.2个百分点。
  
  当前,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面临税收政策调整、资源和能源紧缺、环保标准提高等新的形势。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增创新的发展优势是国家级开发区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级开发区要坚持国务院确定的“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坚持科学发展,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努力构建和谐开发区。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开发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开发区放在开发区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和集约化发展道路,努力促进土地等各种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开发区。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通过对现有开发区进行生态化改造,在不同产业、企业之间构建产业生态链网,率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国家级开发区在生态建设方面率先垂范,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与工作机制,不但对于国家级开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将为全国其他各类工业聚集区和全国生态建设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进而为实现国家的生态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加强领导,务实推进
  
  一直以来,商务部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国家级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在2006年商务部《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开发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国家级开发区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7年,商务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制订下发了《关于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从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绿色招商,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企业节能减排主体作用,推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监管职能,加快中介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大政策引导和调控力度以及建立健全问责制和考核制度等十个方面提出推动相关工作的具体意见。通过这些工作,推动开发区在强化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注重区域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工业园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2007年,商务部全面启动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与环境保护部、科技部共同研究拟订了工作通知、管理办法,及时向国务院报告进展情况。今年,三部门继续联合开展一系列工作,还将根据这次会议的情况研究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经过几个部门的共同努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先后已批准启动了苏州工业园区、天津、大连、烟台、福州、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国家级开发区生态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今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家园区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月,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论证。总的来说,国家级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正在健康有序的展开。
  
  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需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加强组织,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强化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在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同时,要强化绿色招商和环保前置审批;要加强基础和集中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要树立典型,引导企业、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建设。
  
  三、明确目标,措施有力
  
  通过三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国家级开发区的共同努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到目前为止,已批准26个开发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东部地区最先启动创建工作的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努力,不少已具备考核验收和命名的条件。三个部门制订实施的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学有序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但应看到,这项工作仍处起步阶段,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任重而道远。
  
  下一步,商务部将与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一起继续推进此项工作。首先,要研究制定政策,在资金安排、项目审批等方面研究配套的支持和鼓励措施;第二,按照程序和标准对完成创建工作的开发区进行验收,并对验收合格的创建单位共同授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称号;第三,要研究进一步完善有关生态工业园区的标准、指标设置和管理办法,改进工作方法,使其更加贴合开发区的建设实际,体现分类指导原则;第四,要发挥已创建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宣传,对尚未制定建设规划的开发区,特别是中西部开发区给予培训指导,支持制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和启动创建工作。
  
  国家级开发区要高度重视,按照三部门的通知要求,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快产业升级、布局优化,增加技术先进互补性强的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在不同产业、企业之间,构建互补的生态工业网链,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同时,要加强和规范开发区环境管理的制度建设,严格环境准入,强化绿色招商,按功能定位和生态链框架,有选择地进行补链招商。此外,在污染控制和减排方面,国家级开发区应当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已经批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国家级开发区,要把创建作为推动开发区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机遇,切切实实按照规划和标准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其他国家级开发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尽快开展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编制和论证工作。
  
  我相信,在三部门的联合推动和各类开发区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必将推动国家级开发区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发展方针,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在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积极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三部门通过此项工作形成的有效的联合工作机制,对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在推动国家级开发区条例的制订,指导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作方面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各地政府、环保、商务、科技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天津市有关部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此次会议提供了精心的安排和会务组织工作,新闻界的朋友也专程到会,我代表商务部表示感谢!
  
  最后,预祝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大家!





附件三:

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傅部长、马部长、王市长,各位代表、同志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召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这是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学技术部三部门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方面组织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我谨代表科学技术部对各位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向大会承办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大家知道,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科技部也与环境保护部、商务部一样,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整合科技资源、发挥科技优势,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今天是全国哀悼日,我们向遇难者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来自灾区的与会同志表示诚挚的慰问,我们只有加倍努力的工作,来表达我们的哀思。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一位跃至世界第四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从温饱不足逐步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高速发展带来的能源短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也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此长期下去,将造成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的被动局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一重大课题引起了全国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也包括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忧虑。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奋斗目标。在今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其他工业聚集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两大类园区,所谓工业园(Industry Zone)和科学园(Science Park)在同一目标下统一标准的一致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学技术部三部门为此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联合推动这一工作。这一行动也得到了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我们三部门将同心协力,把这一工作广泛深入地推动下去。
  
  今年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建区二十周年,也是以其为代表的国家高新区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管理创新,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二十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的统计,2007年54个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总收入5.4万亿元,工业总产值4.4万亿元;国家高新区的R&D总投入已接近全国R&D投入的40%,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国家高新区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之一,成为探索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行者。
  
  国家高新区从建设之初,就比较重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推动环境优美、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了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去年国家高新区平均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2吨标准煤的36.7%。目前已有2/3的国家高新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家高新区的归口管理和业务指导部门,会同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积极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在国家高新区内的开展。截止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经被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技部三部门联合批准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无锡高新区正在创建之中,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华苑产业区和昆明高新区的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论证。我们希望更多的高新区能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今年4月18日,中关村科技园举行生态型园区建设启动大会,计划在未来十年内,通过优惠政策,产业规划和资金扶持等手段,全力打造环境保护产业集群发展。
  
  大家都知道科技部是抓科技发展的,而科技发展的重点首当其冲的就是社会最紧迫、最重大需求中的科技问题。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也需要在体制和机制及政策方面系统推进。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对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进行了重点安排。同时,科技部也推出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针对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提出了具体行动目标:我们要推广200项成熟节能减排技术、实施50项重大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攻克300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国家节能减排的整体技术水平;加强节能减排科技支撑平台建设,部署并完善节能减排方面的5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提高国家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一大批项目正在准备,一些已经启动;也得到了各地区、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和科技队伍的热烈响应与积极支持。希望各国家高新区和经开区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试点园区的积极参与,把国家目标、地方需求和区域产业特色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成为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区。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这次会议,有相关省市环保、商务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有来自所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试点园区的从事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工作的同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展示自己、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相信大家一定会各有收获,不虚此行。相信本次会议的举行一定会进一步推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进程。
  
  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附件四:



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建设 促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报告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同志们:
  
  今天,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在这里召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会议主要目的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和产业升级,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刚才,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的部领导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为已获批准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了授牌,会议还将交流和总结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初步成果,讨论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一下阶段的工作。下面,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委托,我就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谈以下几点。
  
  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4月27日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又好又快地发展,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决定共同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迄今为止,已批准建设2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26个园区中,按照类型划分:综合类园区17个,占总数的65%,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保税区1个,环保产业园1个,省级工业园区6个;行业类园区8个,占总数的31%,覆盖了制糖、电解铝、盐化工、矿山开采、磷煤化工、海洋化工、钢铁和煤化工等行业;静脉产业类园区1个,占总数的4%。按照地区划分,东部地区19个,占总数的73%;中西部地区7个,占总数的27%。
  
  伴随着各地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热情不断高涨,近年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体系建设也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2006年开始,颁布了一批标准和指南,包括《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3-2006)、《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4-2006)、《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5-2006)以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HJ/T 409-2007),这些标准和指南的出台,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指导,并推动了各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根据三部门《通知》精神,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组成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审核、命名和综合协调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推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日常工作。今年3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了现场验收。根据专家验收意见和公示情况,三部门批准上述3个园区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近日,我们还组织召开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专家论证会,四个园区的建设规划通过了专家论证。可以说,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路线指引下,三部门联手推进,标志着我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加快发展期。
  
  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中,各单位紧密结合园区特点,已经探索、总结出许多成功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规划先行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重视是关键,规划先行是前提。这是我们总结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得到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各单位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都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此同时,编制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用于指导园区建设工作。天津开发区在规划中明确了生态工业园发展和定位中要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二)政策引导,制度保障
  
  生态工业建设是一种新鲜事物,必要的政策鼓励、引导和制度保障非常重要。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制定了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工作意见,提出了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苏州高新区发挥技改资金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导向作用,吸收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的项目;扶持苏钢集团、宝化碳黑等重点耗能企业淘汰能耗大、效益差、污染高的设备和产品。苏州工业园区出台了《绿色建筑评奖办法》,促进园区内绿色建筑的推广。无锡新区、苏州高新区等积极推行企业绿色采购。无锡新区有几十家企业建立了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经过清洁生产审核及ISO14001认证的产品,并对下游供应商实施严格的绿色采购制度。
  
  (三)多措并举,狠抓落实
  
  一是实施补链项目,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无锡新区针对电子信息业以加工制造为主,缺少核心技术研发,产业结构缺乏柔性的问题,大力引进半导体晶元和研发企业,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企业;由于这些重量级项目的引进,吸引了上下游补链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强化绿色招商和环保前置审批,重点引进“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项目,对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来对4450个项目进行了环保审批,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80多个,涉及投资金额5亿多美元。
  
  二是发展静脉产业,推进废物循环代谢链形成。苏州高新区针对电子类企业含重金属废弃物多的特点,引进日本同和矿业,回收贵金属,解决电子废物的综合利用问题。如利用湿法从电镀废液和旧线路板、CPU等电子废品中提炼出黄金,既重复利用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又产生了经济效益。苏州工业园区针对区内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产业密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了日本瑞环化工、台湾美加金属、佳龙科技等高水平的资源回收公司,建立了以电子废物回收利用为主体的静脉产业链。
  
  三是加强基础和集中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区域中水回用、污泥等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天津开发区在国内率先采用连续微滤和反渗透组合工艺建设中水回用工程。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再生水的水质标准,将再生水回用到工业高端用户,区内一些企业利用高纯度中水进行工艺生产,彻底改变了传统回用水在冲洗厕所、园林绿化、工业冷却等低端、小规模的应用局面,使再生水真正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资源,实现了循环经济理念。长三角地区水量充足,但水质性缺水严重。有关开发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注重中水回用。如苏州工业园区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区域性中水回用项目,一期工程1万吨/日的中水供蓝天热电厂作为冷却补给水使用。
  
  在污泥和废物资源化方面。无锡新区无锡益多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是省政府批准的第一家综合利用处理生活垃圾的环保热电厂示范工程,主要对新区及市部分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苏州工业园区投资2000万元引进德国安德里茨污泥干化设施,干化污泥送金华盛纸业公司热电厂用于焚烧发电。
  
  四是在企业层次开展清洁生产,推动废物减量化和源头控制。金桥出口加工区借鉴国外“废物最小化俱乐部”经验,成立了生态俱乐部,组织园区内企业环境负责人或老总与国内外专家定期交流环境管理、资源节约、污染减排、废物交换等想法和做法。苏州高新区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企业试点,及时推广佳能、爱普生、明基、华硕等10多家不同行业试点企业经验,开展试点企业绿色巡礼活动。
  
  (四)强化监管,节能减排
  
  实现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最基本的目标和出发点。各园区建设中,注重加强环境监管,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无锡新区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查“未批先建”和已批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同时对化工、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开展“升级达标”工作。针对一些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设施老化、排水不能稳定达标,总量超标等问题,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通过整改,重点污染的局部地区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通过发展生态工业,各园区资源、环境绩效不断提高,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
  
  当前,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应该看到,在思想认识、法律法规、技术进步、园区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够。一些开发区还没有看到和认识到发展生态工业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一些开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尚有待提高,对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心中无数,对国际上“绿色革命”和“绿色壁垒”的认识不高。二是法规政策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鼓励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宏观调控、财税金融优惠、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政策还比较缺失。一些园区补链项目的引进遭遇政策冲突的尴尬,受政策的限制,一些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补链项目无法引进、无法运转。三是技术创新不足。目前我国与生态工业发展相关的技术尚显薄弱,生态工业链中的物质流动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改造缺少技术支撑,制约了先进理念、管理和工具的有效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质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四是部分园区创建工作停滞不前。目前部分得到创建批复的园区存在发育不良,园区建设工作停滞不前的情况。其中,有些是由于组织机构或法人单位变化造成的;有些是由于园区创建基础条件不成熟,与生态工业园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有些是由于园区管理者对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不足,建设目标不明确,动机不正确,得到批复后就将工作搁置。
  
  此外,各园区由于自身的管理机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方向不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源能源短缺,可利用土地不足,原有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生态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充分认识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的实践和经验表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探索,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对于解决结构性污染和区域性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实现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及清洁生产要求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成员之间的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具有横向耦合性、纵向闭合性、区域整合性和结构柔性等优势,是区域层面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实践。
  
  (二)生态工业园区是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主题
  
  “十一五”期间是国家级开发区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商务部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开发区,鼓励和引导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别是要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生态环保、节约集约用地、社会保障等内容纳入国家级开发区综合统计制度和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科技部也要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二次”创业中,在产业发展内涵上,按照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国家高新区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将有利于国家级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开发区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节能减排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开发区是工业集中区,节能减排任务十分关键和繁重。国家级开发区和其他各类开发区应该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生态工业是区域层次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开发区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保障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
  
  (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对全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对于全国各类各级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也有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数量较多。工业园区的兴起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有少数工业园区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实行“扎口式”封闭管理,工业园区环境问题不断。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执法检查中,共检查工业园区1900多个、园区企业近3万家,查处违法企业4000多家。2007年5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对陕西、安徽、广西等地工业园区的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更为严重。上述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影响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国家级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可以促进各类开发区的生态化改造,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可以有效地带动省市级开发区的创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三部门联合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是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为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对近期工作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一)领导重视,加快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各国家级开发区要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角度,提升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认识。要根据开发区自身条件,积极申请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请创建示范园区的开发区,要成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门机构,切实加强园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开发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动员部署创建工作,要将创建工作各项任务、措施,逐一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个人,明确责任,加强考核。
  
  (二)注重规划编制,指导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是园区创建的重要依据和技术基础。要按照三部门《通知》规定的《建设规划和技术报告编制指南》编制要求,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建设规划要紧密结合当地的环境和经济状况,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产业链的发展等纳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形成可实施的项目。规划编制完成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使规划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三)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实践
  
  研究制定鼓励开发区发展生态工业的经济政策,通过优惠税收、贷款、财政补贴、土地利用等方式,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对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工业园区给予一定程度的扶持。三部门要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开发区特点,研究制定鼓励不同行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投资、税收和价格政策。拓展园区融资渠道,在政策上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中的关键项目予以重点支持。研究制定鼓励南方、北方不同地区水的梯级利用、中水回用的投资、税收和价格政策。研究制定不同行业企业的产品延伸责任制实施办法。研究制定鼓励中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政策措施。
  
  (四)加强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一是加快国家级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的示范建设。国家级开发区是当前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重点。我国目前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4家。要通过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在国家级开发区内部及区外不同产业、企业之间构建生态工业链网,实现产业升级、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化,达到节能降耗减排效果,促进国家级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
  
  二是鼓励省市级开发区广泛开展生态工业实践。各省市级开发区应根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要鼓励有条件的省市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批准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三是加强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要根据推进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需要,在重点行业建设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随着废物问题的逐步突出,废弃资源再生利用日显重要,今后要加强对静脉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引导。要在深入调查基础上,提出国家静脉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培育和建设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
  
  (五)加强环境监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一是加强开发区环保机构和制度建设。在环境管理薄弱的开发区,设立环境管理专门机构,增加环境管理人员。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吸引社会团体和广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活动,以解决环境管理力量的不足和被管理领域的不断扩大这一逐渐凸现的矛盾。
  
  二是强化开发区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依法对开发区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没有执行环评的经济开发区和各类开发区责令补作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区域规划环评,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规划、源头和产业布局入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引导开发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防止开发区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是严格环境准入,强化绿色招商。开发区招商引资时,要按功能定位和生态链框架,有选择地进行补链招商,集中吸纳同类企业,促进产业链群形成,积极推动企业自发配套,促进补链工程的实施。以符合生态产业链群的企业引进为重点,将不符合产业导向、易造成环境污染、能耗消耗大、技术水平低的企业拒之门外。
  
  四是加快环境技术标准和技术政策的制定。要严格环境标准,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国家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促进企业采用环境友好工艺和技术;组织制定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标准体系,指导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要制订和完善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行业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将“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无害化”作为污染防治的基本途径。各地要加强地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
  
  (六)完善管理体系,推动园区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验收工作。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已有不少单位取得了显著成绩和积极效果,完成了规划预期的阶段目标。三部门将根据《通知》要求,对条件成熟的单位,组织对园区的创建工作进行验收、命名。验收过程,要遵循“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和对环境保护从严要求的原则,严把质量关,真正体现示范作用。
  
  二是对已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的园区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绩效评估,加强园区建设的现场检查和业务指导。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年度总结制度,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动态管理体系。定期组织交流会议,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三是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通过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和验收工作的经验的不断总结,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管理办法,健全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要根据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适时地对试行中的各项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修订完善。
  
  (七)加强科学研究,突破生态工业发展的关键补链技术
  
  生态工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开采、生产、资源再生各个环节,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于单个企业或开发区而言,难以独立解决整条链条中资源循环利用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因此,国家应大力支持和鼓励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创新,将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纳入科技计划,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和示范推广。要组织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和企业,大力开展生态工业技术、理论和实践科研工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工业支撑体系,筛选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的生态工业技术,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技术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八)加强宣传培训,形成有利于生态工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各级环保、商务和科技管理部门要大力开展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和教育。促使园区管理者改变理念,清楚认识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对园区和周边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要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制定生态工业发展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对各级开发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引导和组织媒体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实地采访和报道,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
  
  各开发区和工业聚集区是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实施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重要意义。申请参加示范的开发区和园区,要按照三部门《通知》要求,编制园区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论证后,切实按照规划内容进行实施。要定期汇报园区建设的进展,即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切实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绩效,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同志们,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让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附件五: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国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技部共同召开了这次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初步成果和经验,研究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和工作,对今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代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这次会议做个总结,主要谈以下四点: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
  
  会议总结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全面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内容非常充实。
  
  昨天上午,傅雯娟、马秀红、曹健林副部长分别代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技部做了重要讲话,并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授牌。胥司长代表领导小组办公室做了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下午,与会代表围绕三位部领导的讲话和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今天上午,苏州工业园区等5个开发区的代表从不同方面介绍了经验,做了很好的发言。刚才,五个组的召集人分别汇报了分组讨论的情况。
  
  两天来,大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对做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将认真加以研究。作为会议承办单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本次会议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服务,协办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天津市环保局也承担了大量的会务组织工作。在此,我代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参会代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会议取得的成效
  
  尽管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但大家反映收获很大,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一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大家一致认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其他工业聚集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开发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部门共同召开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第二是总结了经验,交流了工作。从2000年至今已批准创建了2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其中三个园区已获三部门批准认定。创建工作几年的实践表明,领导重视是前提,规划先行是基础,政策制度是保障,狠抓落实是关键,对与会代表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第三是提出了目标,明确了任务。会议从加强领导,注重规划编制,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分类指导和环境监管,完善管理体系,重视科学研究,强化宣传培训等八个方面,提出加快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要求,对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建议。
  
  在分组讨论中,大家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创建重要性的认识。有一种观念认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那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事情。随着全国产业转移,自己刚刚开始发展,有待形成产业规模,尚不到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的阶段,此时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将影响园区的发展。这种理解是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误解。生态工业主要是一种新型工业化模式,不仅仅是标准和门槛的问题。事实证明,企业生产不配套,产业布局不合理已严重制约了一些现有开发区的发展,亟待进行调整和改造。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开发区,特别是中西部开发区,应尽快将这项工作列入计划。
  
  二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我们要求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由开发区管委会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但大多数园区目前仅仅由管委会的一个部门甚至一两个人负责,其余部门参与力度不够。生态园区建设工作既涉及区内企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更涉及招商、项目审批和科研开发,是实现产业集聚、升级的系统工程。在国家层面,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在省市、园区更需要相应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加强配合。
  
  三是规划的制订和实施。目前一些园区仍未启动规划编制工作;一些园区在规划编制中,基础数据不足、不准确,或者没有抓住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没有相应的措施。上述问题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我们要求各开发区规划先行,注重规划编制及实施。
  
  四是关于资金和政策扶持。在讨论中,大家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政策问题。一些开发区担忧,自己既没有生态园区建设的工作基础,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在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上存在很大的困难。昨天三位部领导讲话和胥司长的发言中都讲到,下一步三部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相关政策的制订,加强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五是结合实际,完善相关标准。自2006年综合类、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试行标准,以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颁布出台后,各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开发区的产业基础、资源和环境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试行标准也存在着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的问题。例如,标准中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中水回用两个指标,对发展基础较好园区的速度要求,以及南方富水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实际情况考虑较少,存在着实际操作问题。对此,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组织专家进行了标准修订的论证工作,争取尽快发布。
  
  六是关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一些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有园区提出建议国家加强对这些技术研发的支持,科技部已经在节能减排科技专项中做出了相关安排。
  
  四、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三部门全面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第一次会议,标志着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下面我代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希望各开发区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特别是关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等内容,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