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水利电力部中央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22 17:39:0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9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水利电力部中央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

水利电力部


水利电力部中央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

1987年7月10日,水利电力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央级水利电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按单位预算制度管理的中央级水利电力事业单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勘测设计单位、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以及流域机构所属的生产、建安企业各按其有关管理办法执行,不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各单位必须认真加强对财会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财会机构,充实财会人员,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以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制度、办法,保障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权,对财会人员遭受打击报复事件,要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条 各单位财会人员要努力学习政治,刻苦钻研业务,注意知识更新,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当好领导参谋,在预测、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五条 各单位的财务工作,要认真贯彻“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和“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广辟财源,节约资金,用活资金,维护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
第六条 财务管理权限,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权限的划分按照部(87)水电财字第38号通知印发的《水利电力部直属企业、事业及基本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权限划分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机构撤销和合并,必须按规定进行财产清理和办理移交手续。在未办妥清理移交前,单位主管财务负责人和财务主管不得调离。

第二章 事业费的使用范围
第八条 水利事业费和电力工业事业费包括防汛费、岁修费、水利设施补助费、技术推广费、勘察设计费、中等专业学校经费、技工学校经费、水质监测费、干部训练费、水文事业费、水土保持事业费、其他水利事业费和其他电力工业事业费等,其开支范围如下:
一、防汛费 用于部属流域机构直接管理的堤防、涵闸、险工、控导工程及水库工程的防汛、抢险和堵口复堤费。包括材料费、民工工资补助费、工器具及设备购置费、通讯费用及其他防汛费。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项目尚未建成移交的水库工程,其他工程的防汛费,停缓建项目的防汛费,以及其他应由基本建设开支和非防汛性的费用,不得从防汛费中开支。
二、岁修费 用于部属流域机构直接管理的堤防、涵闸、险工、控导工程及水库工程岁修养护费和堤防绿化等费用。属于扩建、改建、续建的基本建设工程的岁修费,由基本建设投资中解决,不得从岁修费中开支。
三、水利设施补助费 部属流域机构直接管理的河道、堤防、函闸、水库管理机构的定额补贴以及由事业费安排的水利工程综合经营周转金。
四、技术推广费 部属流域机构各单位的技术推广费。
五、勘察设计费 用于下达给勘测设计单位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勘测设计任务所需前期工作费和勘察设计费,拨给勘测设计单位的周转金,以及流域机构拨给地方的流域规划补助费。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的勘察设计费以及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的前期工作费用,由基本建设投资中支付。
六、中等专业学校经费 部属中等专业学校的经费及流域机构的技工学校的经费。
七、技工学校经费 部属各电管局、电力局所属的技工学校的经费。
八、水质监测费 各流域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所需的监测仪器、工具购置和监测业务费。
九、干部训练费 部及各级水利和电力事业单位举办的干部训练学校(班)的经费。
十、水文事业费 各级水文事业单位的事业费。下列各项不得在水文事业费中开支:
1.向中央防汛办公室、军事指挥机关、各流域防汛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市)政府防汛机构提供水情的费用,应在防汛费内开支;按照规定应当收费的报汛费用,在收费中开支。
2.特大洪水期间临时增设的水文测站费用,由特大防汛费开支。
3.正在施工的水利、水电及其他工程设立的专用水文站费用,由基本建设投资中开支。
4.为工程管理、勘察设计及其他机构设立的专用水文站费用,由各有关单位开支。
十一、水土保持事业费 部属各流域机构所属水土保持机构的机构经费,科研经费及小流域治理经费。
十二、其他水利事业费和电力工业事业费 其他水利和电力事业单位的事业费。
第九条 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家计委、原国家建委和财政部计计字〔1978〕234号《关于基本建设投资和各项费用划分的规定》和财政部、国家计委(84)财文字第106号《关于基本建设投资与行政事业费划分问题的补充通知》办理。

第三章 预 算 管 理
第一节 预算管理的形式及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十条 各事业单位实行以下预算管理形式:
一、全额预算管理。对没有收入或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其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国家预算,由国家预算拨款,实行预算包干和增收节支分成的办法。对其稳定性的收入,如疗养院、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收入等,经批准可转作预算内收入,实行抵顶预算拨款的办法。
二、差额预算管理。对有经常性、稳定性收入来源且收入较多的事业单位实行“定额(定项)补助(或定额上交),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不补”的办法。
三、自收自支管理。对经济能够自立,上级不需核拨事业费的事业单位,实行自收自支的管理办法。有条件的,经批准可实行企业化管理,执行国家对企业的有关规定,不再享受事业单位的待遇。凡未经批准转为企业化管理的单位,不能享受企业待遇。不允许一个单位既享受事业待遇,又享受企业待遇。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收支预算的编审程序采取“二上二下”的办法:
一、各主管机构和部直属其他事业单位应于十一月十五日前向部编报下一年度收支预算指标建议数,经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
二、部根据财政部核定的预算拨款指标控制数和各单位的建议数,下达各单位年度预算拨款指标和收入预算指标。
三、各单位按部下达的预算拨款指标和收入预算指标编制年度收支预算,逐级审核汇总报部。
四、各流域机构、电管局、直属省电力局、规划院、物资局(以下简称主管机构)所属单位的收支预算,由各主管机构审批。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由部审批。
由于事业计划调整,需要增加或减少事业费预算时,应编报追加或追减预算,按预算编审程序上报审批。单位隶属关系改变时,其年度预算应同时划转。
第十二条 收支预算的编制应贯彻以下原则:
一、“讲求效益”的原则。编制收支预算,要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经济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资金用到刀刃上,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对重要项目的收支,要进行预测、决策,选择最佳方案,力求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
二、“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的原则。编制收支预算要根据党和国家关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和“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做到收入预算打得积极可靠,支出预算打得节约合理,不留缺口,不先斩后奏。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努力寻求增产节约和增收节支的有效途径。
三、“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编制收支预算,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根据单位的各项收入来源,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对各项收支进行综合平衡。同时,根据“适当集中”的原则,集中必要的财力,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分配,保证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解决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第十三条 各级主管机构对所属单位的收支预算应进行认真审核和汇总,对发现的问题,应与有关方面进行商议,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审核的主要内容是:
一、审核收支预算是否符合预算编制原则以及上级关于编制预算的要求和规定;
二、审核收支预算是否符合事业计划、人员编制、开支标准、开支范围和各项定额,有无偏离事业计划,扩大开支范围和标准,以及其他违反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开支;

三、审核预算表列款、项之间的口径是否一致,各行、栏的数字是否准确、衔接。
第十四条 各单位应在年度终了后按部统一布置的决算表格和编报要求,编制事业费决算,如实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并对预算、事业计划、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收节支的主要措施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说明,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五条 各主管机构对所属事业单位的决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审查,维护国家的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保证会计决算的正确无误。
一、政策性审查。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和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等方面进行审查,审查各项收入、支出和增收节支分配的处理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
二、技术性审查。从决算表的数字关系上进行审查,审查各项数字是否衔接,有无串栏、串户、串项、填错数字以及会计处理错误等问题。
三、逻辑性审查。从经济指标和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进行审查,审查各项收支、指标是否符合单位的客观情况。
四、实际成果审查。通过对决算中经济效益指标的对比,以及与预算(计划)、实际成果的对照检查分析,审查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经济效益的大小。
第二节 支出预算的管理
第十六条 事业费支出预算应根据事业计划或任务、劳动计划、开支标准、各项费用定额和各项资金来源,并按上级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制。支出预算的资金来源包括:
1.当年预算拨款;
2.上年预算结余;
3.预算内收入抵拨经费;
4.事业发展基金等预算外资金安排的预算支出。
第十七条 各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实行预算包干:
一、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按核定的“定额经费”和“专项补助”进行预算包干。
1.“定额经费”包括“学生定额经费”和“离退休人员定额经费”两部分。“学生定额经费”由职工个人经费(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人民助学金、公务业务费(包括公务费、业务费、其他费用)、设备购置和修缮费四部分组成。各类经费定额由部统一制订。
2.学生定额经费按列入国家招生计划的年末在校学生人数和规定的经费定额核定包干预算。毕业学生大于招生学生数的学校,其净减学生数,按全年经费的三分之二核给。超编教职工的个人经费自1987年起逐年核减,第一年核减百分之三十,第二年核减百分之六十,第三年全部核减。
离退休人员定额经费按上年末离退休人数和规定的经费定额核定。实际人数和上年末人数的差额,可以在第三季度申请调整预算。
3.专项补助包括一次性设备购置和修缮费补助等。由部和各主管机构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各学校用事业发展基金以及主管机构用其他资金安排的设备购置和修缮费等不列入事业费支出预算。
二、其他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应按上级核定的支出预算实行预算包干。各项经费定额和预算的核定办法由各主管机构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及其历年的开支水平、开支标准制订,并报部备案。
三、实行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按当前核定的定额(定项)补助或定额上交的预算实行预算包干。
四、各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采取了节约措施,完成了事业任务,按照定额和开支标准核定的预算计算,实际节约的包干节支,应与事业收入一起按本办法第五章的规定实行增收节支分成。包干节支的具体范围是:
1.一般水利事业费、水土保持事业费和电力工业事业费中除离退休人员费用以外的各项经费的节支。
2.防汛费和岁修费中有实物工作量和预算定额、单价可以考核的节支。
3.各学校按年末实际在校学生人数和学生定额经费定额计算的学生定额经费节支。
五、下列各项应作为预算结余由各单位转下年度继续安排预算支出:
1.没有完成事业计划和预算而结余的经费;
2.离退休人员费用的结余;
3.防汛岁修费中没有实物工作量、预算、定额、单价计算考核的结余;
4.拨给地方水土保持费的结余;
5.各学校专项补助的结余,以及由于未完成招生计划而结余的定额经费;
6.主管机构当年未安排的事业费。
第十八条 各事业单位应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管理责任制,加强经费管理。
1.各项经费应按照用钱和管钱相结合的原则确定责任归属,并赋予责任单位相应的管理权力。
2.制定各项费用定额,按责任归属分解事业费预算,合理确定各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确定考核标准和办法。
3.财务部门应按责任单位组织会计核算,按单位反映各项经费的支出情况。
4.各责任单位应按预算控制经费支出,及时分析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数的差异,找出超支或节约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费用支出。
5.把预算的执行情况作为考核各单位工作好坏和奖金分配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三节 收入预算的管理
第十九条 各事业单位应在完成水利电力事业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本单位技术、人才、设备优势,积极开展综合经营,组织收入,增强单位自身的财力和活力,提高经费的自给能力,促进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条 收入预算的主要项目划分如下:
一、勘察设计收入;
二、委托试验收入;
三、培训收入;
四、施工承包收入;
五、机械修造收入;
六、农牧业收入。包括农、林、园、畜、水产收入;
七、水费收入;
八、电费收入;
九、招待所收入;
十、设备租赁收入;
十一、技术服务收入和成果转让收入;
十二、咨询收入;
十三、生活服务收入;
十四、校办工厂收入;
十五、疗养院收入;
十六、其他收入。
综合经营收入应按其性质分别纳入以上各个项目。
第二十一条 下列各项收入应分别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1.罚没收入、追回赃款赃物收入,应作为应缴预算收入,逐级上交国家财政。
2.以前年度支出收回,作增加拨入经费处理;本年度支出收回,应冲减经费支出。
3.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全部留单位建立固定资产更新基金。
第二十二条 组织收入要遵守国家的物价政策,各项收入要合理定价,合理收取,凡国家和地区有统一规定的,要执行统一规定,没有统一规定,但按物价管理权限又不能自行规定的,应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行情,比照同类产品或同行业收费标准,合理定价,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三条 各项事业收入由财务部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核算。为组织各项事业收入所发生的全部直接费用和应分摊的管理费,必须按规定列入成本。其净收入按本办法第五章的规定进行分成。
第二十四条 事业单位所属咨询机构组织科技咨询服务,按(86)科协发咨字089号关于《科协系统科技咨询服务费收支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一、业务范围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不得将正常的事业收入转作咨询收入;
二、各单位的咨询收入应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三、科技咨询服务纯收入可提取10—15%的专家咨询津贴,用于受聘参加科技咨询服务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专家津贴和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的奖励。其余部分作为事业净收入按规定的比例进行分成。专家咨询津贴和奖励不计征奖金税。

第四章 资 金 管 理
第一节 货币资金管理
第二十五条 在资金使用上必须划清资金渠道,将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资金,严格划分清楚,分别在银行开户存储,分别设帐核算,不得互相挪用。
第二十六条 对库存现金和银行支票要加强管理,严密手续,保证安全,严格遵守国家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结算纪律。
一、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银行核定的限额,超过时应及时存入银行。凡应由银行转帐的收支不得收付现金,必须通过银行结算。现金开支的范围,一般只能用于支付职工工资、规定的补贴、医药费、旅差费和不足转帐的小额零星款项。现金的收、付和保管,一律由出纳人员办理,严禁会计兼管现金。现金的收支业务应根据会计人员审核签证的收付凭证办理,序时逐笔记帐,当日结出余额,并与实存现金核对相符。不准私自挪用及白条抵充现金,不准帐外保留现金,不准坐支与套取现金。
二、各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理银行开户和收支事宜,不得出借、出租收户,不得签发空头支票,不得随便签发空白支票。银行存款的收入和支出应序时逐笔记入帐,定期与银行核对,如有不符,应及时查清处理。
第二十七条 各项债权、债务要积极清理,抓紧结算,该收的及时收回,该付的按期付出,避免长期互相占压资金,防止呆帐损失。有条件的单位,应制定暂付款定额。
第二节 材料资金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单位采购材料,应实行计划管理,不得盲目购置,造成积压浪费。
材料采购计划应根据事业计划、材料消耗定额并结合库存情况编制,尽量动员库存物资,减少资金占压。
基层单位的材料采购计划,需经财务部门审查同意,确有资金保证时,才能执行。财务部门应经常检查采购用款计划的执行情况,对采购不当、多购、错购和积压的物资应提出意见,请供应部门及时处理,对任意采购计划外物资,有权拒绝付款。
第二十九条 对各项材料应做好养护工作,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各种材料收、发、领、退都必须有“入库”或“出库”凭证,并登记入帐,严格入库手续,不得“以购作耗”,不得“以结存倒推消耗”。各种在用低值易耗品,均应设置登记卡按使用单位和保管人进行登记,防止物资丢失、贪污盗窃事件发生。
第三十条 建立材料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做到帐帐、帐卡、帐物三相符。年度终了,必须对材料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对积压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对盘盈、盘亏和变质损坏材料要查明原因,分别不同情况,按照规定审批权限和程序处理。
第三十一条 防汛材料是战胜洪水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严格管理,任何人不准挪用和外借。
第三节 固定资金管理
第三十二条 事业单位财产单价在200元以上,同时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为固定资产。有些设备单价虽然低于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财产,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第三十三条 固定资产分为以下五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行政用具和家具、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第三十四条 各单位必须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养护、维修、检查和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各项固定资产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都应设置帐卡进行详细登记,不得保留帐外固定资产,对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应积极采取措施,使之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对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经批准后转售给需用单位,以免资金长期积压;对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应进行技术鉴定,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报废审批手续。每年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检查鉴定设备使用情况,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做到家底清楚、帐实相符。
第三十五条 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购入、保管、使用和调动情况进行监督,如发现违犯管理制度、不办会计手续、擅自挪用、外借、赠送和随便拆卸等行为,应坚决制止。
第三十六条 机构撤销,原单位应将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点,造具财产清册上报,听候处理,不得随便转移。

第五章 增收节支分成
第三十七条 全额预算单位实现的包干节支和事业净收入以及差额预算单位的增收节支,统称为“增收节支”,实行“基数留用,超额分成”的办法。
一、主管机构按汇总的全年平均实际职工人数计算,全年人均增收节支在三百五十元(含三百五十元)以下部分,全部留单位使用,超过三百五十元部分,交部百分之二十,建立分成基金。主管机构与所属单位之间的分成比例,由各主管机构确定。
二、部直属其他水利电力事业单位人均增收节支超过三百五十元(含三百五十元)部分交部百分之二十,单位留用百分之八十。
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收入全部留单位使用。
四、对于没有完成事业计划和任务的单位,在工作和生产中发生责任事故和损失的单位,部和主管机构应根据计划和任务的完成情况或情节轻重,核减该单位的留用比例。
第三十八条 各单位留用的增收节支,按下列规定建立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一、按全年平均实际职工人数计算,平均每人在二百元(含二百元)以下部分,百分之四十建立集体福利基金,百分之六十建立奖励基金。
二、人均超过二百元部分,百分之五十建立事业发展基金,百分之二十建立集体福利基金,百分之三十建立奖励基金。
三、自费工资改革和部分自费工资改革的单位可从人均二百元以上部分先将调资经费提出进入奖励基金,剩余部分再按五、二、三的比例分别建立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第六章 预算外资金管理
第三十九条 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包括以下内容:
一、各项专用基金;
二、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拨款;
三、应交未交的预算收入;
四、未转抵预算的预算内收入;
五、各项事业收入;
六、代管经费;
七、其他未纳入国家预算的资金。
第四十条 各项预算外资金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强管理。管理的原则和要求是:
一、正确筹措。按国家财经制度的统一规定收取和提取各项预算外资金。不得任意提高收费标准,不得任意改变提取的条件和提高提取的比例,不得任意将预算内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向上报申请专项拨款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申报,并注意使用效果。
二、专款专用。各项预算外资金应严格划清资金的界限,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在银行开户专户存储。预算内垫支的费用,要及时进行结算。
三、先提后用。各项专用基金要加强计划管理,贯彻“先提后用”、“量入为出”的原则。
四、讲求效果。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必须讲求效果,节约使用。闲置不用的资金,应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增强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统一管理。各项预算外资金应由财务部门纳入综合财务收支计划,综合平衡,统一管理,并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核算,全面反映和监督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四十一条 各项专用基金的使用范围规定如下:
一、固定资产更新基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措施,零星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零星土建工程支出。
二、事业发展基金主要由事业单位用于改善工作条件、发展事业所必须的经费,弥补事业费不足,不得用于集体福利方面的开支,不得用于发放奖金和实物。
三、集体福利基金主要用于本单位举办的理发室、浴室、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少年活动站、校外辅导站、农副业生产等集体福利事业的补助;职工业余文体活动所需经费的补助,但不得用于下列开支:
1.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津贴和补助;
2.给职工发放奖金或巧立名目给职工发放实物、津贴等变相奖金;
3.请客送礼和其他违反财经制度的开支。
四、奖励基金用于发放职工奖金和按规定自费工资改革,以及按规定交纳的奖金税。
五、分成基金主要用于弥补事业费不足和调剂所属单位事业发展基金和集体福利基金的不足,但不得用于部和主管机构本身的开支。
六、各种专项拨款应按上级规定的用途和规定的开支标准节约使用,项目完成后如有结余,可转作事业发展基金。
第四十二条 预算外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应由上级财务部门审查,并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严格控制。经批准用于基本建设的预算外资金,应提前存入银行,由建设银行按规定进行监督拨款。

第七章 财经纪律和财务监督
第四十三条 各单位应认真遵守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监督,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给直接责任者以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主管部门和主管机构,应经常检查督促所属单位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遵守财务制度;按期审查预算和会计决算;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开支,予以纠正;对资金使用不当,经济效益不高的事项,要限期改进;对群众来信来访检举揭发的问题要认真进行处理。
第四十五条 单位负责人应坚决贯彻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审查年度预算和会计决算,检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和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十六条 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应模范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并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应定期检查和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检查监督资金、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对违反财经纪律的收支,应严格按《会计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七条 各单位必须接受审计机关、财政机关和税务机关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的监督,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隐匿和谎报。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七年起执行,过去有规定凡与本办法规定有抵触的,一律按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各主管机构可以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并报部备案。
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水电部财务司负责解释。


国家林业局关于促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关于促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精神,促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规范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及其行为,维护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加快现代林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林业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

(一)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促进互助合作的重要形式。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同类林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地解决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农户“办”不了或“办起来不合算”的难题,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的交易费用大和风险成本高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将产生重要作用。

(二)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抓手。林业生产周期长,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有利于突破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推进林业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生态化发展,提高林业劳动生产率和林地产出率;有利于发展林产品加工流通业,带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林业发展进程。

(三)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经营、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有利于降低林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创新机制,激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农民投资收益;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合作,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林业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有利于形成共同购买林业生产资料、租赁机械、销售产品、共享技术信息的合作体;有利于共同经营森林,克服生产周期长的弱点,形成有效的资金流;有利于联合从事林产品加工业,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形成产权明晰、内部运行机制规范的新型市场主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培育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农民提供林业科技、信息、培训、生态保护等综合性服务,培养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提高农民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保障农民民主权利,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结构,促进基层民主建设和乡风文明。

二、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六)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政策,以林业专业化合作为基础,以优势林业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优化合作社治理结构,切实加强经营管理,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生态化水平,努力实现兴林富民,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七)基本原则。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以服务农民为宗旨。围绕发展林业生产,全力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服务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强化服务。

——以尊重农民意愿为核心。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维护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以资源增长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有利于加快植树造林步伐,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促进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

——以市场运作为导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共享为纽带,紧紧依托优势产业、特色产品来培育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

——以政府引导规范为保障。切实加强政府的指导、支持和服务作用,加强典型示范,协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指导专业合作社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三、依法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

(八)依法组建。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林木种苗与花卉生产、植树造林、森林管护、森林采伐、林下种植、林间养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生态旅游、生产资料采购、林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经营业务的提供者和利用者,都可以在自愿联合的前提下,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也可以依法以资金、林木、林地、产品、劳力等形式出资或折资折股入社。

(九)制定章程。设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要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要求,依法制定适合本社特点的章程,章程应当载明名称和住所、业务范围、成员资格、加入和退出的条件、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成员出资方式、数额、财务及资金管理、盈余分配、亏损处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解散事由和清算办法等。

(十)依法登记。每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至少要有5名以上的成员,其中农民至少占到成员总数的80%,确保农民在专业合作社中的主体地位。设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要召开全体设立人参加的设立大会,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领取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未经依法登记的,不得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十一)突出服务宗旨。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依照专业合作社章程为成员提供林木种苗、林业机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采购供应服务,提供苗木、花卉、木材及其加工产品、森林食品、药材等林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有关的林业技术、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许可代理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联合防火、防病虫害、防人为破坏,统一产品生产标准、统一承揽林业工程建设任务。以及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和社区合作内部化的金融服务。通过服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优化配置林业生产要素,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十二)实行民主管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由全体成员依据章程实行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重大事项由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实行一人一票制,同时可以依法设立附加表决权。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依法在许可的经营范围内自主经营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十三)合理分配利益。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按照章程规定或者成员大会决议,把可分配盈余量化为每个成员的份额,主要按照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所占的比例进行分配,确保各成员得到公平、合理的收益,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十四)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通知》(财会[2007]15号)进行会计核算,依法建立健全销售业务、采购业务、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借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应定期、及时向成员公布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接受成员的监督。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有条件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要设立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向成员大会报告。如果有必要,成员大会也可以委托独立的审计机构对本社的财务进行审计。

(十五)依法进行变更和注销登记。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名称、住所、成员出资总额、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发生变更的,要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涉及营业执照变更的,要同时申请换发营业执照。因章程规定、成员大会决议、合并或分立、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应依法进行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维护各成员的合法权益,并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四、切实加强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

(十六)积极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木本粮油基地建设、生物质能源林建设、碳汇造林等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技术转让、技术改造等项目,应当优先安排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

(十七)大力扶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区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林业专项规划,优先享受国家各项扶持政策。

(十八)鼓励有条件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科技推广项目。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林木优良品种(系)选育及林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森林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构建技术、野生动物驯养繁育技术、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项目。

(十九)鼓励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创建知名品牌。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林产品商标注册、品牌创建、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活动。对通过质量标准和认证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林业主管部门应给予奖励。

(二十)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活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基层林业工作站要指导和帮助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自主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经林业主管部门认定后,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或其成员依法采伐自有林木,可按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林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森林资源状况安排采伐指标,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并及时做好相关服务。

(二十一)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多渠道融资和森林保险业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银监会 保监会 林业局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170号)的要求,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多渠道融资和森林保险业务,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成员之间的信用合作。要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勘界、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木、林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及时依法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办理林权抵押登记手续并加强抵押林地、林木的监管工作。

(二十二)依法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实行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国家依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的资金,应当安排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使用。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应当享受《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1号)中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采伐自有林木的,应当降低或免征育林基金,具体实施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备案。

五、不断强化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保障

(二十三)明确部门职能,强化机构建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明确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站在服务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中的作用。要制定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要做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试点示范、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等工作,指导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搞好规范化建设。

(二十四)积极沟通协调,落实扶持政策。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大与发展改革、财政、工商、税务、金融、人事等部门的协调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林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林经济活动的各项优惠政策。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时,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给予优先扶持和适当倾斜。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科技的扶持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十五)开展试点示范,积极培育典型。各地要抓好典型,大力开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试点示范工作,坚持示范引路,以点带面。要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流畅、操作规范、带动作用大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作为试点示范单位。要积极开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评定表彰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二十六)加大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重点宣传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重大意义、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及成功典型、经验做法等,引导农民创办和加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和良好工作氛围。要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帮助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掌握好政策和经营技术,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促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二十七)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要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定保障措施。要充分利用当前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机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林业局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八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江西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筹)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江西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筹)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

1997年10月5日    证监发字[1997]462号

深圳证券交易所:

  江西赣南果业股份有限公司(筹)采用“上网定价”方式发行股票的发行方

案已经我会证监发字[1997]461号文批准,请你所按照我会证监发字[1997]169

号和423号文的有关要求,组织好此次股票发行工作。本次发行要先验资后配

号,对申购资金到位情况要认真查实,凡资金不实的申购一律视为无效申购。申

购冻结资金的利息,按企业存款利率计息(3天)部分归发行公司所有,其余部

分存入交易所设置的专户。发行申购后1个工作日内,请你所将发行情况反馈表

传真至我会发行部;7个工作日内,请将发行申购、冻结资金和认购中签明细的

磁盘报至我会。未按时上报有关发行资料的发行公司,不予安排上市。